法律咨询热线

18601155977

您当前位置: 首页 律师文集 保障性住房

警惕廉租房中央补助资金被“转移支付”

2017年8月30日  北京养殖场拆迁律师   http://www.yzccqls.com/
  必须了解的前提是,中央投资在住房保障方面锁定的是廉租房,同为保障房的经济适用房并无缘分羹。中央投资用意在于以资金的沉淀换取保障的流动性,廉租房可随居民收入变化而实现对最低居住需求的持续保障。但廉租房租改售之后,地方政府提供的不再是义务性质的公共保障,而是具有救助性质的成本住房。这不仅扭曲了中央投资的内涵,更令资金的流动通道发生了本质变化,一条财政“转移支付”的隐秘通道可能由此而生。

  中央与地方共同出资建设廉租房,是经过审慎研究确定的。参照本次中央投资的审批程序,地方政府先上报建设计划,中央部门以此为依据,统一按照每平方米1200元的成本均价,对东(部分地区)、中、西部分别给予每平方米200、300、400元的差别补贴。虽然地方政府仍是廉租房建设的“大股东”,但变卖“共建”物业之举,实有违约之嫌。

  就目前公开的试点来看,地方政府出售廉租房的价格为建造成本的60%~80%,这诚然是给低收入人群以巨大的实惠。但我们还是不得不苛刻地算一笔账:如果出售价格与实际建造价格之差大于中央补贴比例,那么就是地方政府将中央投资直接转化为人头补贴,自己则单方面收回部分成本;如果出售价格与实际建造价格之差小于中央补贴比例,那么几乎可以确凿地认为,作为专项补贴的这部分中央投资反而回流至地方腰包,“套现”空间陡然而生。

  关于试点租改售,地方政府几乎众口一辞地提出“地方财政乏力”。这是现实问题,却远非问题的本质。

  在民间资本尚未带动的当前,相对于中央投资的4万亿大盘,地方配套资金确实存在结构失衡的问题,某些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低至48%。被中央明确指定具有“优先权”的廉租房,无论在资金支持还是监管力度上都更具政治高度,但其性质决定了资金一旦投入便在账面上无法收回,地方政府势必两难。在无法改变建设数量的前提下,通过租改售这一对廉租房的“重新定义”,无疑打了一个擦边球,可以令其投入资金快速回流。无怪乎各地争相效仿,堪比当初申报项目之热情。

  其实,无论是财政乏力也罢,试点创新也罢,都必须利用程序的公正来保证制度的公正。如果任何城市都可以采取任何方式展开试点,那么制度创新难免会成为地方谋求利益的工具。这才是关键问题、原则问题,也才是引发公众普遍质疑的实质所在。


推荐律师:北京养殖场拆迁律师
律师:贾启华[北京]
北京市凯诺律师事务所
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: http://www.yzccqls.com/art/view.asp?id=891523708549 [复制链接]